02 November, 2008

百合隨手記:聖母百合 Madonna Lily

BBC的園藝網站上瀏覽,裡面關於園藝百合的部份提到:大部分的百合鱗莖都是在春天時購入種植,只有一種例外,在夏末就必須種下,而且秋天就會開始長葉子。這種百合學名為Lilium candidum(cacdidum是「非常非常白」的意思),一般稱作Madonna Lily,也就是聖母百合的意思。同一網頁下方有這種百合的簡介,其中說到她從冬天到春天會持續生長,夏天開花,一株可開十二朵左右的百花,植株可高達1.5公尺。下圖網頁上所附的照片應該就是這種聖母百合。這下子引起我的興趣:這樣不是和我家那幾個已經開始長新葉子的球很像嗎?
This is from BBC's Gardening site http://www.bbc.co.uk/gardening/plants/plantprofile_lilies.shtml

所以稍微查了一下這Madonna Lily的資料,發現她原產於巴爾幹半島和西亞,後來漸漸傳到西歐;種植的歷史很久,或許是人們種植最久的百合品種之一,可追溯到西元前1500年,希臘Knossos的神殿遺跡壁畫上有她的芳蹤。長久以來,這種白色淺黃心的百合一直被當作純潔的象徵,從中世紀起就有聖母手持此種百合的形象出現。
如果讀者還記得今年七月在此貼過的一篇〈別人家與自己家的百合〉,那時我試著尋找文藝復興時代的百合形象,現在加上聖母百合的資料,應該就會猜想:那些大畫家畫的或許就是聖母百合吧!
如果參觀一些附有圖片的網頁,比如這裡那裡,注意一下花筒從基部開始向外開的角度,的確會覺得「和畫裡的長得好像啊」!既然被叫做聖母百合,或許真的就是了吧……

附帶一提(也順便向友人D更新)的是,以前在網路論壇看人討論百合時,說到百合球莖要埋到土下8-10公分比較好,但那是因為未來抽出的莖會在球的上方長出新的第二層根系,並藉著這層根系來幫助開花,也會從這裡產生新的小球,所以一開始球若埋得太淺,花會開得不好,也會影響新球收成量。
不過在看聖母百合的資料時,發現她常被提起並不需要深植,主要原因是她不會產生這第二層根系。這特徵又與咱家的百合一樣了。最近已經把所有球莖整理完,發現球上方、莖基部雖然有一點根,不過非常稀疏。再想想台灣野生百合的種子那麼輕,在土壤表面就可發芽,後來開始膨大的部份也頗接近地表,在野外又沒有人幫她們重種,或許也是不需深植的類型吧。(而且台灣百合在岩壁上也可以長……那裡可沒有很深的土壤啊。)

能不能說,台灣百合與聖母百合共有的這些特徵,也是比較天然╱原始╱真正的百合特徵呢?(事實上現代百合分兩大類,一類是「真」百合或原生百合,另一類是雜交百合。)
(第二天的自我回應:當然是不行。百合的狀況有些複雜,是不能夠單以這兩種百合來論斷的。只能說,來自台灣和來自地中海地區的原生百合竟有若干相似之處,讓人覺得有趣。)

右邊的圖片是〈小小外星人〉一文中的那顆球長出來的新葉。球埋下去十天後就開始冒出新芽,每天長高一公分,不到一個月就長成這樣。接下來應該會以這個姿態過冬吧。

第二天補記:更詳盡的百合中文資訊,請見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的「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線上版的百合資訊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very GOOD .it's good information.

Little Downs said...

謝謝^_^

這裡有一些中文資料:
http://www.tbg.org.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46&topic=546&show=25

En Train de Décendre said...

正開始擔心
就有百合的消息了
我的今年的那一盆
不知是不是這幾週比較冷
大樓暖氣轉強
室溫高出兩度
一直都沒發芽

去年的那盆的獨生苗長第二片葉子了

Little Downs said...

嗯……種子沒出芽的狀況,有沒有可能是太乾呢?
我之前等了兩週發芽,那兩週間,種子一直都放在溼的紙巾上

去年那聽起來進度還不錯
我的新孵種子還都只是子葉,希望下週就可以長真正的葉子

累積了一些照片,不久應該會放上來

說到子葉忽然想到
健康食品流行的豆苗、麥苗
都是子葉的部份耶
有點像在吃童子雞或小牛肉似的
也像嬰兒的免疫還是靠母體而來的時期

En Train de Décendre said...


我怕的是太濕
我用肥土
不過這次因為想是今年的
又想在野外種子自己飛到土上發芽
沒有先泡一天水就播種了

吃小時候的動植物啊
說到這個
剛懷孕時
醫生給了一份衛生注意事項
其中不建議食用的包括生的發芽種子喔
因為要避免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