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February, 2007

從過去寄來的邀請函 Invitation from 1992


日前收到高中合唱團同學小○的email,主旨是祝賀新年快樂,但令人驚訝的是,裡面竟然附有本人以前公開搞笑的證據!
其實壓根忘記自己曾寫過這東西,現在看到,真有各種感慨。主要的感慨如下。
感慨一:在電腦普及前,做什麼事真的都要自己動「手」來。
感慨二:寫這通告的人,骨子裡真是個囉唆的人哪——從十八歲就可得見(講得好聽是思慮周密。也怪不得可以做合唱團團長、辦活動。不過現在光想都覺得累……)。
感慨三:這個人對排版、格式、字體大小等細節,很早就頗為敏銳了。注意此人不曾參加過校刊社喔。
感慨四:這個人的搞笑法其實有其一貫的特色,與其個性十分相符。也怪不得這個人會喜歡英式笑話。
感慨五:青春的友情,真好。
感慨六:這個人的字,真難看。

感謝小○提供照片。你真是太神奇了!

週日散步 A Sunday Walk in Bramber

咳,我知道張貼文章的今天是週三而非週日。我沒有弄錯喔。只不知週三或週四正在辛苦上班工作的親友看了,是會恨得牙癢癢的,還是期待週末趕快到來呢?
在此澄清,之所以會在週三發佈週日主題,單純是因為本人動作緩慢而已。絕對沒有要欺負人的意思。

簡而言之,剛過去的星期日,和一位同為過期研究生的友人及另一位保存期限內研究生的友人一同前往Bramber踏青。
Bramber位於Brighton西北方,坐公車(2, 2A)約四十五分鐘即可到達;現在是個只有一條街的超迷你小鎮,但在宋朝的時候可是有著城堡的……啊,接錯歷史線。我是指十一世紀的時候。如今見到的Bramber Castle已經毀壞,不過原址仍受到古蹟維護機構English Heritage的保存,可以看到數片斷垣殘壁,其餘就是一大片綠色的草地。
雖說是個小鎮,這一條街上竟然有數間旅館、酒吧,甚至還有一家中國餐廳與印度餐廳(不只是外送小店,而是有座位的餐廳喔),夏天時這裡應該會熱鬧得多。
逛完城堡遺跡後,本來是要在鄰接的Adur河畔繼續散步,但前一天晚上剛下過雨,路上過於泥濘,裝備不足的我們只好望河興嘆,在附近的住宅區繞了一會兒。
上圖是住宅區的外圍,頗有味道的小徑。下圖是路邊新生的綠葉。春天真的已經到了。
在季節變化鮮明的北國,不同植物的確以很明確的順序開花。草地上一定先看到小巧雪白的snowdrop,然後是小酒杯狀的各色crocus(番紅花),然後才是高挑挺拔的daffodil(西洋黃水仙)。碰巧在一小叢snowdrop間看到一隻蜜蜂,後足的花粉籃已經裝了不少花粉。在這對昆蟲來說還算頗冷的天氣,竟就已經辛勤上班,辛苦了!

在住宅區的路邊還看到梅花盛開。梅花果然也是通報春天來臨的先鋒(「春神來了怎知道?梅花黃鶯報到……」)。

下面又是一則謎題。猜猜這是什麼?
在這裡直接公佈答案:這是對自己的相機感到很滿意,故而把貓毛局部放大。
這隻在住宅區裡遇上的貓,雙耳會向後撇,有點像狗。
春天真的到了。大家也要像這隻貓一樣,多向戶外走走!

24 February, 2007

英式幽默廣播節目:Recorded for Training Purposes


說實話,我還挺喜歡英式的無釐頭搞笑的(不過豆豆先生除外;不好意思)。像2003年的Jonny English,由豆豆先生主演的007電影(啊,我是說演員Rowan Atkinson,不是說Mr Bean),儘管影評很差,還是讓我笑得半死,而且看了不只一次。電影海報上正經八百地寫著:HE KNOWS NO FEAR / HE KNOWS NO DANGER / HE KNOWS NOTHING,正是無釐頭搞笑的一次示範。
最近一部新片Hot Fuzz則拿都市警察調職到鄉下小鎮的故事開玩笑。以英國典型的寧靜小鎮為背景,看著那些根本不可能的誇張槍戰,這種不搭調的對比,也是英式幽默的一部份。此片雖然有點血腥,但笑點大多不落俗套,動作、偵探與搞笑的組合比以前看過的同類電影都要成熟,在此推薦給願意花錢去大笑的人。
好了,現在進入正題。這次真正要推薦的是英國廣播第四台(BBC Radio 4)的搞笑節目"Recorded for Training Purposes"。根據網站上的簡介,此節目是「以快速的步伐表現現代人的溝通」。半小時的節目由許多不到五分鐘的小短劇組成,花樣百出,比方個人Podcast的新聞內容中出現清潔婦與主持人的對話,被主持人說是「最新即時報導」;或是拿手機簡訊族青少年開玩笑,說他們說話時都無法說完整的字,這些人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的比例特別高,因為他們無法發母音(英文簡訊縮寫常省略完整拼音),導致無法呼救——他們只能叫「hlp」;或是「感謝您收聽這個新的藝術節目,本人通過BBC嚴格而周全的主持人篩選過程才成為本節目主持人,不過篩選過程是由本人負責的」;一個覺得自己工作很無聊的會計師追溯自己的族譜,希望祖先中有人曾有精彩刺激的生活,結果各個祖先全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地方(包括在海盜船上)做同樣的會計工作,可以一直上溯到十五世紀;一位老太太廣告「懷舊的返古數位電視」,只要安裝一個機上盒(木質外表,重得像馬一樣),就可按各色按鈕,讓電視回到六十年前各種不方便的表現……
好,雖然這些東西看起來只是無釐頭而已,但我最欣賞的特色是,它們是真正的廣播劇,無法以舞台、電視、文字閱讀的方式重現。好笑的地方是因為你「聽到」而覺得好笑;這些屬於聽覺的元素包括:語氣語調、腔調、句子組成的順序、諧音字、配樂、噪音、諧音噪音(是做費力動作的喘氣還是做愛的喘氣?)還有故事本身就建立在對話上或與聲音有關的活動(如廣播、電話留言)等等。
我本來不是廣播節目迷,過去對廣播節目的認識頗為平面,以為不外新聞、音樂、談話,就算廣播劇也只是既不像電視又不像小說的某種中間物質。這些聰明的小短劇則讓我有了新的體驗,一下子就上癮。事實上去年底有另一個15分鐘的節目"One",每則內容更迷你,爆笑的頻度也更密集,只可惜網路上似乎沒有舊節目的存檔。各位如果連到Recorded for Training Purposes的網頁,可以聽最新一集的節目;不過你需要Real One Player或Mindows Media Player來播放。該節目的廣播時間是英國時間每週四晚上十一點至十一點半。

PS 差點忘了解釋節目名稱Recorded for Training Purposes:許多公司與單位都有服務電話,電話撥去剛接通時,通常會先來一段要你選擇服務項目的語音說明。如果選擇要與「真人」說話,常常就會出現這麼一句:「您的對話可能因為本公司的服務訓練目的而被錄音」。說來,誰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以服務訓練為目的」呢?我們只知道個人的言行舉止被記錄下來的範圍真是越來越廣了。如果每次打詢問或抱怨電話時都要被錄起來,還真是惱人。所以節目名稱就對此做了諷刺……

圖片來源:BBC Radio 4 – Recorded for Training Purposes

22 February, 2007

好玩的—ORISINAL


最近得知一個網站ORISINAL,放了五十多種flash遊戲,每個遊戲的檔案都很小,可是畫面精緻、音樂清新、邏輯簡單、一點都沒有暴力。因為遊戲眾多,隨便點選都是一個小驚喜,還沒全部看過前可能就已經「黏」在某幾個遊戲上了;而因為內容的品質很整齊,幾乎每一個都一樣好玩,每個人會黏住的遊戲可能都不同。
因為它畫面的精細風格,一開始讓我猜想這是歐洲人的作品;電腦動畫出身的朋友則從色彩猜測作者(群)是日本人。總之從作者簡介看來,這Ferry Halim是「一個」住在加洲的人,自稱喜歡日本動畫——或許這是其色彩與乾淨可愛風格的由來。無論如何,要寫出這麼多漂亮的遊戲,可不是容易的事啊。
如果偶爾想玩點簡單的遊戲來放鬆心情,這裡絕對是個值得尋寶的好地方!

16 February, 2007

金豬年快樂!


在此謹以金黃色的西洋水仙祝大家

!新年快樂!!!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有沒有人要猜猜,新年期間刊頭的紅色背景,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絕對不是皮膚病喔!)

13 February, 2007

(別人)練琴(我)偶得

聽M彈奏著尚不熟習的新曲,想起他說過的兩件事。一是「學新曲子時,從一開始就要注意曲子的表情」。他果然是這樣做的;即使在顛簸蹣跚的樂曲行進之中,仍不時能聽到悅耳的音粒與感情豐富的句子。而我果然還是做不到——光是要讀譜並正確轉換成手指的運動,腦容量就已經快不夠大了。不過託他做得到的福,讓我有機會對他說過的另一個想法來點粗淺驗證:「演奏家應要能解讀作曲家的心思,而作曲家的心思應該要呈現在他的曲譜裡」。那是我們討論到演奏家到底該不該自作詮釋時,他提出的觀點。這會兒他因練習新曲,音樂行進速度較慢,讓我有機會較清晰地聽到音樂中的字句。這種速度差異就像快速的日常對話與初級語言教學錄音帶之間的對比。日常對話時,我們其實沒有字字皆聽,而是「直接地」揣摩句中意義,甚至能迅速判斷說話者的情緒、誠意、價值觀……等等。但在初級語言學習範本中,我們被迫聽清楚一字一句,雖然對我們想要擷取的意義來說可能太過無聊,有時卻因此可以開始玩味:為什麼「你好嗎」要說成「你好嗎」、它傳達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等等。
於是我就在一旁慢慢地聽著舒曼的〈蝴蝶〉(Schumann: Papillon),一片片地,試試看能否從聽見的聲音中揣摩舒曼的什麼……。果然開始覺得「啊,他這句用得漂亮」或「這邊為什麼要這樣寫,感覺很難,也很難感覺」,或「啊,這到底是他刻意塑造特殊風格,還是硬拗的」等等。對於非專業訓練出身的我而言,實是有趣的經驗。
練習告一段落後,我說他彈得很美(you played beautifully),然後問他:「你覺不覺得舒曼其實是個奇怪的人?」他有點啼笑皆非,回答:「如果想想舒曼後來精神病發作的話……」

11 February, 2007

讀「有意思」的文字

最近相對來說唯一有成績的發展,是把村上春樹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看完了;昨天則開始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剛看過蘇的書法再來讀此書,感覺格外有意思。不過必須說明的是,「有意思」的真正來源應是林語堂本人的文風及思考方式,態度親切,夾敘夾議,格局寬大。喔,雖然我讀的實際是一九七七年英譯中的版本,但譯者宋碧雲女士譯得認真,行文流暢(雖有小瑕疵,但或許也是我們對英文的感受不同之故),讀來很有我少時閱讀的樂趣。是了,樂趣。我想近來台灣一般文字缺乏的正是這個。如果文字讀來沒樂趣,背後的故事也難以吸引人。這也正是時下台灣翻譯書與漫畫的共通問題啊!故事或主題再佳,文字或畫面本身不好看的話,實在是讀不下去。為什麼村上春樹作品中譯如此受歡迎,那是因為賴明珠的譯文從一開始便透著某種吸引人去讀的特質。這回讀《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的感想之一便是:啊,文字仍是個令人愉快的傳達媒介;就像「看電影」,「讀文字」仍是個值得去期待、去經歷、去反芻的的活動。藉由看電影或讀文字等活動,我們看到世界的不同切片,受其引導思考不同的問題,或者單純享受著由這個媒介帶來的特殊樂趣(無論是快樂或悲傷的題材)。
上回和一位文學雜誌編輯聊到目前台灣的文字創作(如果以各報副刊上的文章為例),似乎缺了某種生氣,其實我想的就是這種「樂趣」特質。這幾年較關心創作問題,深深覺得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絕對是同樣重要的。現在的電影早已超越了過去「有充分資金的商業娛樂片」與「沒錢的藝術電影」這種大分野,創作者很明白視覺表現與其能傳達的意涵是緊緊相扣的,在表現形式上(也就是觀眾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大都盡其可能做到完整之美。當然,用電影為例來說明文字有失公平,因為視覺對人類來說畢竟是最直接的溝通途徑,以視覺為最主要成份的電影,一旦跨過了傳統說故事的方法(指因語言文字而不得不然的說故事特質),電影創作者勢必很快的就往「視覺能怎麼傳達」的方向思考,然後觀眾大多也能很直接地接受他們思考出來的成果。可是文字是需要額外學習的東西(別忘了人類有文字歷史以來,識字人口比例是少得可憐的,更不用說是流暢使用與「享受」文字的人了)。讀的人本身若不曾經過學習,恐怕沒有文字會帶來趣味吧。(當然囉,我也不是說電影完全不用經過學習就可接受;任何表現形式,只要越往精煉的方向而去,就越需要觀者有一定程度的相關經驗。只是想說明,視覺語言仍比傳統語言文字直接,因此讀文字的樂趣需要較多的學習。)好了,回歸「有意思」這個主題:希望台灣能產生更多有意思的文字!——岔出另一個方向的議題——不然光說繁體中文有多好多美,如果這個文字的使用者與創作者本身沒能為其注入活力的話,也只能朝萎縮死亡的方向而去了……

10 February, 2007

煮一碗飯 How to cook a bowl of rice

一個人吃飯又不想吃隔夜飯時,該怎麼煮?
當然答案可能很多種。這裡要說的,是之前在慈善團體的店面(charity shop)買到的一個直徑約10公分的二手小鍋,不知原本是拿來做什麼的,但煮起一人份的飯來非常好用。
這不是普通的鍋子,是英國老牌陶瓷器廠Denby所製的粗陶器(stoneware)。它果然不負其「stoneware」之名,既厚重又堅硬,回家第一天就把我一片珍愛的七○年代Poole古董小盤打缺了一小角。此鍋底部印著「可進冷凍庫、烤箱、洗碗機」,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拿它進大同電鍋(Denby應該沒想到有人會這樣用)。
煮一人份白飯的過程大致如下:

白米裝到量米杯刻度4

把米倒進鍋裡,稍微清洗一下

小鍋中的水淹過白米約一指的厚度

小鍋上蓋,放進電鍋

電鍋外鍋放入一杯水,按下開關


接著讓電鍋自己工作約15-20分鐘直至開關跳起,再等5-10分鐘。

打開電鍋,取出小鍋,打開小鍋蓋——晶瑩溼潤的白米飯已經煮好啦!









這就是Denby小鍋與一碗份量白飯的紀念照!

這短小精悍的粗陶鍋應該還可以拿來做別的菜。下次或許可試試元盅雞湯呢!

09 February, 2007

冬日海濱數景

好久不見!對時常來探訪的朋友說聲抱歉,由於種種原因,本blog許久未更新。
不過從現在起,伴隨著本blog提供者Blogger的操作界面更新,本人很榮幸地將於此再次為您服務……(啊,這裡不是里長辦公室,不好意思)。總之從現在起,本blog的更新頻率將回復為一週至少一次的程度。
對於想知道Brighton長什麼樣子、或懷念Brigthton風光、或身在其中但想看看不同相機拍出來的景色的朋友們,歡迎您們常來蒞臨指教!

本來期待下雪但終究沒下。預報會下雪的前一天早晨,天氣清朗,寂靜無風,飛機在天空畫出的白線久久不散。

傾斜的晨光將欄杆的花紋打在地上。

夏天時熱鬧的海濱小屋,在寒冷的冬天早晨有如安靜蹲踞著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