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March, 2011

今年的生日禮物


放張照片紀念一下:這是我今年的生日大餐。在英國並沒辦法像在台灣,可以那麼簡單地吃到不貴又好吃的日本料理,所以那天晚上真的很高興。
事實上,當前菜沙拉端上來時,我就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沙拉上放了十片有餘的鯛魚生魚片,輕輕醃過,滴上一點檸檬汁再吃,真是滿口生津的美味。酒杯裡的是梅酒,雖然顏色可疑,味道還是正確的。之後還有冰淇淋,我選了紅豆口味的。
這是位於北倫敦Golders Green地鐵站附近的Eat Tokyo所提供的「Lady's Meal」,晚餐時段價格15鎊。

23 March, 2011

春分後一天 The Next Day of Spring Equinox: After the Super Moon

每年最接近春分和秋分的滿月時,海潮的漲退本來就特別極端,這個月19日又碰到十八年來最靠近地球的滿月,而春分是21日,海潮果真帶來不一樣的景觀--傍晚時海水退得極遠,Brighton名景West Pier幾乎連基座都暴露在人們眼前。在夕陽漸漸隱沒的黃昏,人們受到吸引而聚集,海邊簡直像是街頭嘉年華會般地熱鬧。21日春分當天傍晚,碰巧和M散步到West Pier附近,目睹了這個驚人又奇異的景致。可惜我身上沒帶相機,只能用手機的爛鏡頭隨便拍幾張照片作為記錄。後來查了潮汐表,發現22日的最低潮仍然很低,只比21日傍晚高了10公分,決定要帶著相機來拍照。


這是公布在海邊的潮汐表(Shoreham是緊鄰Brighton西側的區域名,潮汐表大概是共用的吧),從左側的放大圖可以看到22日早上6:48的潮汐高度是0公尺,可惜我沒那個志氣一早起床還要走30分鐘的路去看海邊乾涸的景色......所以還是去看晚上7:09的20公分高的海水吧。唯一有點可惜的是,22日的日落時間是傍晚6:15,等到7:09海水退到最遠時,光線已經暗到無法用普通方法拍照了。

另外,中午12:54分的潮水也是比平時高很多的6.7公尺,我特地從家附近的海邊拍了一張West Pier的樣子,如下圖。



傍晚六點左右到海邊時,已經開始有人聚集了。而且帶著大相機有備而來的人還不少。上圖的柱子是過去從岸邊通往Pier的便橋的橋墩,是目前倖存最高的一組。借用站在下面的人作為比例尺。

平時看慣的東西,換了個距離、角度、光線,竟變得如此不同。人們受到她的魅力驅使,一直想要靠近......。

雖是廢墟,複雜的骨架結構還是驚人地吸引目光。

奮力拍照的攝影師,整個人連腳架站在海裡,從Pier的東側拍照。前一天也見到這位先生在同樣的地方。在flickr上找到一張照片,不知道是不是這位先生拍的,不過從他站的角度確實可以看到那樣的景色。

從露出的海灘最前端回望岸上的景色。到過Brighton的人會知道這距離平常的海岸真的非常遠。順帶一提,大建築物前方矗立在地上的棒子們,就是前面說到的橋墩。

海水退去後露出的泥沙,佈滿波紋。人們興奮地在上面走來走去。

天色繼續變暗,潮水繼續後退。水極淺,海浪化為漣漪般的長長弧線,滑溜地朝腳下輕輕撲來。





因為沒帶腳架,這張照片是我這人力腳架能拍的極限了。圖中的一小點紅光是給船隻看的閃爍警示燈,實際上是漂浮在Pier外側的海面上的。我特地等它亮起時才按快門。

最後在West Pier前撐到七點出頭,然後一路踩著這片寬闊泥沙灘,往西走回家。

05 March, 2011

【在家吃】檸檬雞湯

前陣子M做了一道地中海風味的湯,作法並不複雜,在這裡把食譜記一下。
西方的soup多半質地濃稠,這道檸檬雞湯也不例外,可以直接當成一份午餐來吃。



首先把湯鍋加熱,雞腿肉以雞皮那面朝下,先在鍋底快煎一會兒,然後加水與洋蔥一起煮,並加入一些香料。香料種類並沒有一定,大致上有:八角、小荳蔻、胡椒粒和一點肉桂,份量隨性不用多(嗯,記得當時他跟我要了七顆胡椒粒)。小火煮個半小時左右讓湯底風味先成形,然後加入洗好的白米(當時兩人份的湯放了半杯米,不過當然可依個人喜好增減。如果我自己做的話,會希望比上圖的範例再稀一些);也可加入想要的蔬菜(圖中是青花菜),繼續煮20-30分鐘左右,快好時把檸檬汁擠到湯中。當時兩人份的湯放了一顆半的檸檬汁。最後以適量的鹽調味。

接下來要盛裝之前是最精采的部份:一人份的湯碗中放入一顆蛋的蛋白,用筷子或叉子打到起泡,然後把已經熄火、不滾的熱湯直接倒在起泡的蛋白上,再分配好雞肉,完成。成品如上圖,周圍的泡沫就是蛋白,吃的時候自己再把泡泡與湯稍微攪拌得均勻些。

因為半熟蛋白泡泡的緣故,此湯有著有趣的綿密口感。八角肉桂等香料加上檸檬與米粒的組合,口味與東方菜色十分不同,因香料而濃郁,又因檸檬汁而不膩,還能填飽肚子,我個人還蠻喜歡的。

04 March, 2011

如何學中文 How to learn Mandarin Chinese II

上次談到這個主題,竟然是一年前了......可見這一年之中那個學中文的人進度之不良啊。

雖然進度不多,這段時間以來,M倒是對於四聲有了精良的掌握能力。聽到新的詞彙時,如果有疑惑,他會問我「到底是第幾聲」;得到答案之後,他會思考一陣,然後以非常精準的四聲複誦詞彙,正確到讓我驚訝的程度,不得不尊稱他為「Tone Master」。另外偷偷透露:因為身為鋼琴家的職業習慣(病),他偶爾會把四聲轉換為「指法」來幫助記憶。例如「去吃飯」的四聲是414(據稱「去」和「吃」連在一起實在很難念,所以必須硬記四聲),可以轉換為左手的「無名指、拇指、無名指」,甚至變成「So Do So」。去吃個飯真是不簡單啊!

今天M的進度報告是從Podcast上學來的「你忙嗎?」
他的記憶法是:
你magma?
Magma是岩漿的意思。火山底下的岩漿滾滾翻騰,可以視為「忙」的具象化。所以「你忙嗎?」在他腦海中有「你快要火山噴發了嗎?」的影像......

另外,前陣子坐他開的車從倫敦回到Brighton時,為了排遣空檔以及防止司機無聊打瞌睡,我開始教他手部的幾個名詞,想說這應該是很適合鋼琴家的話題。不知道為什麼,他對「手臂」非常有興趣,很標準又有精神地重複了好幾遍。然後我說「now let's talk about finger」,他竟然反應很快的說:
手A!(而且還把A也念成第四聲。)
原來他的「手臂」是手B啊!當場笑得無法停止。
這倒讓我想起,他一直以來對第四聲的「必」都念得很有自信,包括人民「幣」、璧玉的「璧」等(後者來自某次在大英博物館的展覽,英文說明中標的是Bi)。想來由於和英文的Bee發音一模一樣,所以唸起來一點都不困難吧。
只可惜手的各個部位並不是以ABC來稱呼的......
後來我告訴他,的確有個「手G」--手機是也。不過這個發音沒有像手B那麼完美,我們就沒有繼續深究了。

衷心希望還有更多此類的笑料可以分享.....啊,不,是衷心希望M的中文可以快快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