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July, 2007

Pyrénées Part I: Bagnères de Bigorre 庇里牛斯音樂節之小鎮風情

這回又是沾了M的光,因為他的鋼琴老師介紹了這個夏日音樂節,有幸到庇里牛斯山小住十天。
此音樂節名為PianoPic,以庇里牛斯山中段的一座山峰Pic du Midi(2877m)為名,每年夏天在同一地區舉辦,今年已是第十屆。音樂節由兩部份組成:一部份是一系列的音樂會(大多以鋼琴為主),會場散佈鄰近村落,多利用有歷史的教堂作為演奏空間。另一部份是鋼琴及樂團的教學,今年的學員人數約100人,絕大多數是音樂學院的學生——也就是有志走古典音樂專業路線的年輕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除了法國本地生,也有來自西班牙、英國、立陶宛、澳洲等地的學員。學員所繳的費用包含音樂會的交通及入場,所以幾乎每天晚上都可以坐巴士出去鄰近小鎮聽音樂會。
(所以呢,忍不住要炫耀一下:因為我既沒上課也沒使用琴房,他們只收我相當於一天20歐元的費用,包住宿、三餐(午餐晚餐都有前菜、主菜、甜點,而且都很好吃),還有專車接送的免費音樂會,還旁聽了M的鋼琴課,真是划算啊!)
如果大家的西南歐地理沒忘光,應該還記得庇里牛斯山是法國與西班牙的界山。今年學員的住宿城鎮是Bagnères de Bigorre(可以只稱Bagnères,發音大致是「班尼葉」),位於庇里牛斯山中段偏西,如果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必須從附近較大的城Tarbes搭公車約40-50分鐘才能抵達。
初到此鎮,還沒看到全貌時,首先被沿街房子的牆壁及窗板吸引。他們喜歡粉刷外牆,無論新刷舊刷甚至年久失修,都呈現出薄薄油畫般的質感。木頭窗板又增加了許多光影細節。想像每天早晨,人們必須探出身子動手把窗板打開,到了傍晚又把窗板關上,實在充滿了「人」的質感。
多待了幾天後,開始發現第一印象或許沒錯——這裡的人很親切,充滿「人」的感覺——咖啡店麵包店多去了幾次,老闆或夥計的笑容裡就開始帶著一種令人舒服的「喔,是你」;手上拿著地圖,根本還沒開始徬徨,就有人主動來問是否需要幫忙指路;下公車時說謝謝,司機會回答「祝你有愉快的一天」;在游泳池與陌生人狹路相讓,對方很自然的說「謝謝您,先生、女士」。到網路咖啡店,一小時五歐元,但實際上用了多少分鐘,自己計算,投錢到豬寶寶存錢筒裡。音樂會一定延遲開始,因為聽眾會遲到,但每個人都非常專注,小朋友完全不吵鬧,演奏結束一定是熱烈掌聲要求安可曲。
這些與人接觸的舒服質感,一定已經在他們血液裡存在很久了。現代商業機制會要求「服務品質」、「顧客至上」,但對他們來說,對人和善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既不用阿諛諂媚,也不會損及自尊。在店裡,你也知道他們並不是因為你是「顧客」才對你親切,而是因為把你當作對等的「人」來看待。
某日我和一位皮件師傅簡單聊天(他是此地少數能用英文聊天的人),這位師傅是個高壯的大叔,總穿著工作用的白袍,在店門外與人聊天的時間似乎比待在店裡的時間多。他曾到過Brighton,印象是「很昂貴的地方,有太多金工寶石飾品店」。
他來自薩爾斯堡,因為喜歡Bagnères的閒適與人情味,所以在此落腳。他的作品以皮衣和皮包為主,包含許多庇里牛斯山區的傳統皮件,如朝聖者用的皮包和牧羊人用的皮包就完全不同。此人雖手腳俱大,皮件細節卻照顧得十分周到,車線亦十分完美(令人驚嘆的是,明明看得出來是動手用針車縫製,卻似乎比工廠生產的車線還要整齊)。他還利用牛皮與羊毛做了些可愛的小羊與牧羊人飾品,構造簡單卻神韻十足,也充滿童趣!此人可算是我理想中「手藝人」的典型。下圖是他店面的外觀,位於Bagnères的菜市場旁邊。他也有網站喔!

庇里牛斯山的這個地區以泉水朝聖聞名,Bagnères也在朝聖路線上。十九世紀泉水療養盛行時,Bagnères還挺受歡迎的,十九世紀後期的海報還以「泉水療養」和「賭場」為觀光號招。不過今日大家似乎沒那麼重視泉水了,只有東北方的大城Lourdes(發音近似「露的」)的泉水朝聖還非常繁盛,該地的泉水受過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祈福,至今還有許多善男信女前去祈求治癒疾病。(之所以說得那麼肯定,是因為我去了Lourdes一趟,目睹大隊輪椅湧向教堂的景象。那裡的大教堂一看就是因為香火鼎盛而非常富有的那種;教堂正面蓋了誇張的水泥新建物。不予置評。不過那裡的礦泉水的確很好喝。)
回到正題。Bagnères鎮上當然還看得到湧泉,上圖的這個泉以聖人為名,後面是一家餐廳,跟著此泉命名。經過這裡時,常看見有人開車來,裝滿好幾瓶兩公升的礦泉水帶走。泉水果然還是居民生活的一部份。
另有一個和泉水療養有關的現代新娛樂,是集按摩泳池、芬蘭浴(souna)、戶外按摩浴缸(Jacuzzi)、土耳其浴(附薄荷茶)、水中音樂等等於一堂的水中樂園Aquensis。基本收費16歐元可任你玩兩小時。廣告不多說,重點是音樂節送了一人一張免費入場券……呵呵呵。
今日的Bagnères有另一樣與水相關的榮耀:這裡出了兩位獨木舟(kayak)世界冠軍及水上奧運獎牌得主。從我們的宿舍到城裡,必須越過Adour河,橋邊便立了這個中規中矩的牌子,說明兩位選手的光榮事蹟。該河段設有泛舟的記號,想來他們一定曾在這裡訓練過。每天過橋,看見河水有時大有時小,但總是非常清澈,無論何時也總是很急,對泛舟人應該頗有挑戰性吧。(我對獨木舟沒有認識;純粹個人胡思。)提到運動,環法自行車賽Tour de France)的路線還蠻常經過這附近的喔。

啊,對了,這裡不愧是法國,麵包隨便買都很好吃。不過,再怎麼隨便,鎮上還是有一家最好吃的麵包店,就在菜市場旁邊,每天早晚兩個時段,可以看見人們開始排隊排到店外,然後每個人都拿著用一張紙裹起來的長長棍子麵包走出來。除了麵包,我也試過他們的蘋果派、葡萄乾捲麵包、巧克力泡芙等,都是絕妙。尤其蘋果派,酥皮的部份帶著微微的鹹味與焦味,配上濃甜的漿汁,焦糖化的效果竟令人想起台灣烤蕃薯……啊,現在就在流口水了。

週六時還有市集,原本寧靜閒散的小鎮忽然間變得非常忙碌,各種攤子出現,從電池、掃把、菜籃、衣服、鮮花到香腸、起司、驢奶香皂都有。人潮似乎從鄰近村落湧來,無論賣家買家與觀光客,都處於有些興奮的狀態。
另外有個值得一提的有趣現象,是這裡的人似乎遵守著一種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習慣,在平面上用繪畫技巧製造立體效果——他們竟拿來在牆上畫窗戶!好像如果整面牆沒有整齊對稱的窗戶就不夠完美似的……而且他們還會很認真的畫出陽光照耀下的陰影。有的地方會畫閤起來的窗板,有些是打開的。不留意的話,乍看之下還真會以為是很氣派的整牆窗戶呢。
但看出來後,倒令人一邊佩服與疑惑他們在此所花的心血,一邊覺得其中還頗有幽默之處。
左邊的這個例子畫的是大理石牆飾。想想,能畫這些幾可亂真的窗戶或大理石的,還不是普通的油漆工,而是另一種能畫精確圖樣的手藝人。這些人還存活在這庇里牛斯山區。不禁有些感動。
下圖則是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例子。這些像窗子般的圖案確實是平面的,並非把窗戶填起來的遺跡,倒是有點像表面上曾經有東西但被拆掉了(從污漬的走向推測);它們位於高處,且那面牆根本沒有真的窗戶……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工夫,造成這些氣氛有點鬼魅的圖案呢?
最後是Bagnères小小角落的集錦。

6 comments:

En Train de Décendre said...

所以你有照約定回去店裡見師傅了
真好
那你有買朝聖者包包嗎

見面打招呼 讓路道謝 分別時小小祝福在英國沒有嗎
忘記了 第一個好像有

我覺得那可愛小城的名字比較像
巴尼也 的 B狗

Anonymous said...

"見面打招呼 讓路道謝"
英國有的,偶在Brighton和倫敦以外的地方常遇到
去年參加畢業典禮
在Brightin Lib還遇到熱心人士幫我們指路叫車(雖然偶也算是半個"當地人"啦)......^.^

其實人情的細緻之處,台灣也有的
去國三年沒回家,第一次返鄉時
剛到桃園的機場
人員服務和場地的質感都有提升
讓我印象深刻(記得以前機場又髒又亂)

在台北住了快一年,驚喜地發現:
就連台北這個大城市,也有古意的小市民
到了北海岸和鄉間,可愛的人更多了

當然或許台灣整體的藝術人文素養
比起歐洲人,學習的空間還很多
但有趣的是
我發現這裡有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成長
可以說是還在"璞玉"的階段吧
只要經過一些琢磨
應該能展露出燦美的光輝......

Little Downs said...

謝謝ty^.^的分享

很高興聽到台灣的好現象
其實在Bagnères有個相關的小插曲:
一日下課後,M想請鋼琴老師一杯咖啡
因她還有下一堂課,想說應把咖啡送到教室
可是那邊是沒有紙杯裝的外帶咖啡的(還沒被商業掛帥污染的文化)
於是我建議他直接跟那家比較常去的店說
「我要買一杯咖啡,可是要帶去別的地方,
可否連杯盤一起借走,之後再拿來還」
M有輕微的驚訝
不過後來我們果真這樣做了,店家也很爽快的答應

我的這個主意,其實來自台灣背景
把餐具借走、以後再還,在台灣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在Bagnères住了五六天之後,覺得在那兒應該也行得通
但對於在倫敦長大的M來說,可能就有點超出他的範圍

台灣本也就是人情味濃厚的地方,
那是人與人接觸時的感覺
但「服務品質」的概念,
應該是商業興盛、消費者觀念開始成長之後,
才開始培養的新東西
是需要時間學習的吧

有趣的是
en Train de Décendre對英國的印象其實也是正面的
Ty也是
我並沒有覺得英國人比較不好
也受過禮貌的待遇與善心的幫助
可是在 Bagnères最大的感覺
是「舒服的密度」——
在五天內就可以經歷眾多善意
同樣的小小接觸,在某些地方可能要待個一年半載才會全都遇到吧!

En Train de Décendre said...


跟店家買咖啡用托盤和瓷杯帶走之後再還在這裡是有的
在巴黎的小街上會見到小酒館的侍者(一看就知道 因為腰際圍著常見的白長圍裙)托著數杯咖啡走過街給對門或隔壁門的客人 還可以這樣買正餐喔(這我有經驗)
這裡沒有外帶的習慣 跟英國非常不一樣 熊到美國第一次看到外帶袋時驚訝的不得了
嗯 原來你感覺這麼多的小小善意啊
我之前有疑問大概是因為在這裡已經習慣大家都是這樣了 偶爾遇到不是這樣的人會迅速被我歸類成真正沒教養的人或是初來乍到的外國人
以下純粹個人意見
那種最長最長最常見的棍子麵包實在不好吃 不管再如何好吃的麵包店都是 不過家裡人口眾多和每餐都得吃到的緣故這還是最方便的麵包啦 法國的棍子麵包很很很多種 強力推薦發酵時間較長烘烤時間也長一點點的傳統棍子 它大約是長長棍子的一半長 另外還有名叫做尖尖的兩頭尖棍子 或是鄉村棍子 或是天然酵母棍子
試麵包店好不好吃 就像在台灣試豆漿店好不好一樣 自家手工製造是重點 基本商品也是 傳統棍子和巧克力麵包以及真正的奶油可頌和豆漿店的油條的地位是一樣的

Mei said...

很羨慕呀!也興起一個山居歲月的夢了...

Little Downs said...

給mei:
加油加油,咱們還是先將功課好好做了吧!你會比我早解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