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ne, 2008

新窗戶 New Window

在新房間過了兩夜。東西還有大半沒收好,可是已經很愉快了。這裡先放上大窗戶的照片。(前景有許許多多的箱子和袋子,目前還不能示人。)
窗前照樣是那棵大榆樹,不同的是可以看到比較多樹幹。以後也會更常看到松鼠吧。
不知為何,這窗戶上部的格子設計,一直讓我想起我的高中校舍。或許其實是想到日治時代的古老房子吧。事實上這房子的確很古老。現在的書桌方位,讓我可輕鬆望向窗外。聽著風吹葉動的摩挲聲、看著滿窗的綠意,這樣子做功課的夏天,頗令人回想起準備大學聯考的日子。其實還蠻不錯的!
順帶一提,窗右側的高挑植物,就是目前刊頭神祕植物的本尊。
喔,住進新房間後,另外還有一個立即可感受到的、令人感動的地方,就是浴室。現代化的冷熱溫度調控、充分的水壓、大蓮蓬頭、以電迅速加熱(舊房的設備是燒熱蓄水槽中的水,所以如果槽中熱水用光,就只剩下冷水,必須再等個把小時)。這真是我來英國之後所擁有的最好的浴室!

22 June, 2008

明天搬家!Moving flat tomorrow!

雖然事先沒有告訴很多人,不過……我明天要搬家囉!
事實上這整件事對我自己來說也有點突然。精確地說,是六月四日——也就是兩週半前——才知道了這個可能性,並且當天就做了決定。而且呢,要搬去的目的地是現居處的正下方一層樓。怎麼回事呢?且讓我娓娓道來。
話說兩年前搬到目前的住處後,不多久,整棟房子換了主人。先前的主人據說住在香港,這棟樓委託給仲介公司,完全作為出租用途。新的主人據說也打算做出租生意,所以對房客沒有影響。然後新主人開始維修外牆,一修三四個月,而且等到最下面兩層(地面樓及半地下樓)的房客遷出後,又開始大肆整頓、改內部格局、重做現代化的室內裝潢。雖然工人們來來去去,但整修外牆及室內裝潢的工頭一直是同一人,偶然與工頭聊幾句,才知道他是新房主太太的爸爸,而新房主一家打算自己住最下面兩層,其餘樓層則仍作為出租用。
到了去年耶誕節,新房東一家三口終於搬來了。是一對年輕夫婦與一個五歲小男孩。新年期間工程停頓了一陣子。不過後來又開始動工——因為他們打算把整棟樓的內裝全都重新整頓過,比方加強地板隔音、設置新式廚房及浴室等等。
至於整修期間房客要怎麼住,最初聽到的版本是:當某間房空出來後,先請某一房客搬到空出來的房間,等待他的房間整修完再搬回去。而後四月左右,因為我樓下的房客決定搬去和女友同住而遷出,他們便開始重新整修裝潢我樓下的房間。再來打算整頓的是與我同一層的鄰居那間。大約在五月時,我還聽說樓下那間已經找到新房客,因為七月就要住進來,所以他們正趕工整修。那時我還問過「那我那間什麼時候弄」?工頭和房東太太笑說:還很早,應該是你交完論文以後的事了。
所以,當六月四日房東太太來敲我的門時,真的完全沒想到她竟是來問我有沒有興趣搬到樓下的新房間。她說原本的新房客改變計畫不住了。而他們想,如果我搬下來,他們可以立刻開始重整我目前住的房間,整完速速租出去,而我也不用再搬回去,只要搬一次就好。對他們來說也是新的計畫,要我考慮考慮再給他們答覆。
其實還有另一件很巧的事情,是六月三日我還正和M聊到想要改變書桌的方向,換換風水、換換心情,所以房東太太來敲我的門時,我正在房內大搬風呢!隨她到樓下看新裝潢的房子時,馬上喜歡上更大的窗戶、方正的格局,當然還有現代化的浴室和廚房,而那種「換風水換心情」的感覺也變得更強烈,所以回家考慮了十分鐘(幾乎等於沒考慮),然後和M以及和媽媽各再討論了二十分鐘後,就下樓去和房東太太確認「這房間我要了」。
所以參考左圖,我將從圖上標著3的房間搬到標著2的房間。那個步出式陽台也是我的喔!而這種維多利雅式建築,都是越上層天花板越低(在過去,頂樓通常是僕人或家庭教師住的),所以往下搬一層也表示我會有比較高的天花板,即使地板面積沒有差多少,整個空間還是會顯得比較寬闊!另外,雖然往下降一層,理論上自然光會減少,但又因為窗戶高大,形狀向外突出,所以實際上室內並不會比較暗。唯一會「損失」的東西,只有看不到鄰居屋頂上的小海鷗家庭。不過這幾天他們也不再出現在我視線可及範圍了,說不定是移到屋頂的另一邊去了,因為仍不時聽得到小海鷗的叫聲。總之,現在我期待著今年夏天可以在陽台上喝茶、看書、無線上網,當然還有寫論文……呵呵。
所以呢,這個週末都在整理東西、丟垃圾、把東西裝箱。雖然樓下的格局和樓上一模一樣,就只是直線式的下降約三公尺而已,但很可惜物品沒法子穿越地板直接抵達新房間。所以還是得認命地把東西一一打包。房東說工人們會幫忙我搬。所以希望可以很快搬好,明天就在新房間好好安頓下來!
今天要特別感謝友人PY前來幫忙把書裝箱。PY不愧也是藏書多多的人,處理書的手法迅速熟練,的確讓打包工作加速不少!感謝你囉。
順待一提的是,已經知道我原來地址的朋友,新地址是從Flat 6改為Flat 4,其餘完全沒變。電話至少要到星期五(27日)才會通,有急事的話請打手機或用email。這段期間我應該可以用房東的無線網路上網。
待我搬到新房後,再來報告居住感想!

19 June, 2008

Still life II 不動的動物(二)

這是前幾天拍到的另一段「不動的動物」影片。從我家廁所天窗看出去的屋脊上,來了兩隻林鴿(wood pigeons)。注意右邊那隻是真的動物,不是雕像喔!

Still life 不動的動物


偶然間抬頭望向窗外,看到榆樹枝條上停著一隻松鼠。可是,奇怪,這松鼠一動也不動。風吹得樹枝搖晃,雲朵疾走而篩得陽光忽明忽暗,可是這隻松鼠仍然分毫不動。一時間還以為自己眼睛有問題,把大片枯葉看作松鼠。平時看到的松鼠總是機靈活潑,要不這邊跑那邊跳,要不一溜煙不見蹤影,就算警戒地克制自己的運動,有時尾巴還是難免抖動一下。可是從我呆看著到決定拿相機、開始拍照、甚至決定錄影,到最後牠終於因為風太大、樹枝搖晃太劇烈而跳走,這之間至少有五分鐘,這隻松鼠彷彿全身肌肉都石化了般,連尾巴上的一根毛都不會動。真不知是入定乎?學鳥睡覺乎?或許松鼠也是會利用靜止動作與保護色來讓自己隱形的。

由於角度的限制,大家只能看到松鼠尾巴,請多包涵。

10 June, 2008

不知怎麼了的海鷗 Why did they all open their mouth?

今天中午偶然間發現:鄰居海鷗全家都怪怪的。怎麼怪呢?牠們一家不分大小,嘴巴全都張開著。偶爾閉起來一下,不一會兒又張開。牠們並沒有發出聲音,也沒有特別恐懼警戒的模樣,就只是把嘴巴開著。彷彿張著嘴比不張嘴要舒服。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實在不知道是怎麼了。
後來想起牠們好像剛吃過飯。難不成是吃到辣的東西嗎?
過一小時左右再看到牠們時,嘴巴已經閉起來了。看來更像是吃到什麼怪東西的反應……。
(Ok. Maybe they ate something very spicy!)

端午節補記

本來今年端午節打算買一顆現成的粽子,有吃到就好。不過先前並沒認真找,因此週六臨時沒找到,也並沒有太在意。
星期日端午節,受邀到友人V&D家共度一下午,並留下來吃晚飯。晚餐時V&D端出了令人感動的粽子……真的是太謝謝你們了!多虧你們,今年又過了一個幸福的端午節。



















V強調今年做的是北部粽,最後的步驟是用蒸的而非水煮。在一般家裡蒸這許多粽子,實在是很費工。辛苦你們了。來張晶亮飯粒的特寫吧!

07 June, 2008

小鷗的成長

鄰居海鷗的三個小寶寶繼續健康地成長。牠們長得很快,每天都覺得似乎又比昨天大了一點。不知道小鷗們的伙食是什麼?我吃了或許論文可以寫快一點?……

難得拍到三隻雛鳥在同一個畫面裡的照片。

吃飽了快睡著的樣子。

嘴角帶著忍俊不禁的微笑。

嫵媚動人的雙眼皮。

親鳥一邊睡覺一邊照顧小鷗……

請用義大利歌劇的美聲唱法配音!



02 June, 2008

到底是誰說「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偶然間連續從不同的親友處聽到「韓國報導曰:釋迦牟尼是韓國人」的「新聞」,而且友人聚會時也被拿出來當配茶的話題,一時興起,想要上網查查看這則誇張的新聞內容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也很好奇:地處遙遠的韓國和北印度之間到底怎麼樣可以聯繫起來),不料越查越狐疑,後來終於找到比較中肯的整理,應該可以妥當的下結論道:這是假新聞!

先說明一下:這篇網誌不是要做查證的工作,只是自己在四十八小時內經歷了想法及心態上的轉折,有了些反省,想要記錄下來,順便也為反擊不實資訊做網路投票動作。那篇比較中肯的查證文章是昨天(6月1日)發佈的,請看「偵探筆記's Bloguide—偵探筆記/釋迦牟尼是韓國人?」一文。目前用「釋迦牟尼」與「韓國」在Google以繁體中文查詢時,該文已經排名第二,應該已有不少人可以接觸到比較中肯的資訊。

當然第一個感想是台灣媒體的不負責任。最初讓我起疑的原因也來自於此:所有新聞的引用內容,雖有長短兩種版本,但幾乎一字不差,顯然是直接剪貼的。但來源到底是哪裡?為什麼新聞剪貼(連編輯都稱不上)可以直接到這種程度?(事實上,透過偵探筆記的連結,早在五月十九日時就已經有香港網友查證過:從韓國成均館大學的網站,找不到符合報導的教授存在。為什麼台灣的媒體到六月一日還在報這則「新聞」?)
(順帶一提,用英文Sakyamuni與Korea當關鍵字,同樣google一下,只有一篇顯然是從中文翻譯過去的個人報導,而且站長很誠實的說「I could not find any reliable source for this report」。如果是如此重大的「研究發現」,為什麼查不到韓國方面的英文報導?)

不過,接下來立刻又對這種「盲信」狀況產生同情,因為我自己初聽到親友轉述此新聞時,也並沒有半分懷疑,而且也跟多數人一樣,懷著一種輕慢的態度,開始說:「不久後他們會說人類的起源是韓國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是因為有先前端午節事件的基礎(這件事也受到扭曲報導,請大家原諒我沒時間在此多聊),甚至模模糊糊的,還有什麼孔子或老子事件……所以一聽到釋迦牟尼,立刻會產生「又來了,這回還更誇張」的反應,完全缺乏理性的懷疑,事實上也沒打算認真對待之。

當然這種同情,可以同情看到報導的親友,卻不能同情直接拷貝消息的媒體。

但是再想下去卻是心寒:朋友們當作配茶話題聊起來後,依一般狀況,散會後事情也就過了,不會特別再去回想,只會留下「韓國人真誇張」的負面印象。然而這就是問題所在。在場聊天的八個人中,包括我在內,有一位大學生,七位博士生,其中六人待在英美國家的時間最少都有七年。這些留學異國、接受西方理性高等教育、平時也活潑思考的所謂高知識分子,在各自經歷了上述的「又來了」心態、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這則消息後(其中大概有七人是聚會前就聽過或見過這個消息的),又聚在一起彼此加強這種情緒與偏見。想到這裡,真是一陣不寒而慄……這已不是媒體的問題,而是這群人仍然完全沒有一絲防備地就落入人性陷阱。(在此順便導出一個無奈的教訓:請千萬不要迷信高學歷的人。)
為什麼聽到某些消息,我們會立刻傾向懷疑,對某些消息,又立刻傾向相信?這就是偏見啊。要完全避免偏見,我想根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所有新形成的見解都建立在先前的資訊、知識、價值觀之上,它們本身就已經形成某種偏差的基礎。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偏見,或許還比較容易被指出;由於同一社會、民族或意識形態所形成的大偏見,往往就很難自我察覺了,反而很容易自我加強。
為什麼主動反省、保有「理性的懷疑」,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呢?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在此暫時只能與大家共同勸勉,繼續努力了。

回過頭來,這個事件的根源處還有一個奇怪又恐怖的事實。那就是:是誰在什麼動機之下,創造出這則假新聞?

不管是讀長版本或短版本的「新聞」內容,會發現它篇幅雖然簡短,但很精要的提供了出處(有報紙名、學校名、學者名),還把「研究內容」簡介得煞有介事:有時間、地名,除了講人的遷徙,還提出文字與文化上的「佐證」;長版本中甚至預告年底還會有新的發表。因為其乍看之下的完整性,的確可以騙得過很多人,不假思索便接受它是真實新聞。

這則「新聞」的誕生,單純推理,可能有「無意」與「有意」兩種起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不可能有「善意」的動機(就算是類似「為了自我挑戰或好玩,而創造電腦病毒來散播」,也不能叫做「善意」的動機喔。當然這不是在影射該報導的真正動機)。除了人性有太多缺陷之外,說多了會演變成陰謀論,所以就此打住。重點還是自己要有所警覺,還有台灣媒體不要不經證實就剪貼鄰國網路上的熱烈話題來充當新聞。